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的政策導向下,大寶山及周邊地區出現大量民采民選活動,甚至非法私挖盜采行為。優于礦,也憂于礦。人們還沒有來得及享受資源帶來的富裕生活,就已目睹著清澈的河水逐漸變得渾濁,蔥郁的礦山逐漸變得荒涼。私采濫采導致地下水重金屬污染、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災害日益嚴重,北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2012年省政府開展“三打兩建”,非法民采民選活動得到有效控制,但遺留下來的環境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廣晟集團不推諉、不回避,主動挑起大寶山礦區及省內各所屬礦山的環境綜合整治及綠色修復責任,還廣東人民一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灣區后花園。
◤科學統籌,綜合治理
根據當時礦山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形勢,廣晟集團明確了“源頭防控、過程阻斷、末端治理、風險防范”的生態修復總體思路?!笆濉逼陂g,全面啟動礦山復墾復綠、節能減排、智能改造三大工程,累計投入近30億元,對省內所屬9個重點礦山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總礦區面積超170平方公里。
在大寶山礦區開展凡洞村尾礦庫及處理廠建設、李屋攔泥庫外排水處理廠、李屋攔泥庫清污分流工程、礦區及周邊區域生態修復等11項重點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現重金屬與水資源的有效分離;在凡口鉛鋅礦啟動尾礦庫25.3公頃土地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有效建立了多物種、多層次、自我更替、接近自然的生態系統,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綠色植被重新覆蓋山嶺。
◤科技賦能,標本兼治
廣晟集團聯合中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長沙礦山研究院、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著力加強環境治理技術研發及綠色開采技術改造,成功研發帷幕注漿、二氧化碳選硫、超細粒級尾砂充填、廢石高效分選、礦區土壤重金屬鈍化等綠色生產技術,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產生。與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聯合攻關,研發出國際領先的“原位基質改良+直接植被”生態修復技術,在不改變地形和無需客土的情況下,通過調控微生物群落,利用植物降低重金屬遷移性,柔性改良重金屬污染酸性土壤,進一步減少大寶山礦新山片區下游橫石水的重金屬污染。
▲中金嶺南韶關冶煉廠應用了多孔介質燃燒技術的精煉爐
◤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一方面,礦山企業從采、選、冶全方位實現了對鉛、鋅、銅、硫鐵、銀、鎘、鍺等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綜合回收,從源頭上削減尾礦產生量,并對長期堆存的廢石和尾礦實現再利用,有效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和經濟價值,實現變廢為寶。另一方面,通過采用富氧閃速熔煉和原有氧壓浸出濕法煉鋅工藝相結合,有效解決綜合回收、廢渣處理等問題,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及無害化處置。
◤草長鶯飛,成效凸顯
目前,廣晟集團省內9座所屬礦山全部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庫。大寶山礦區域植被覆蓋度高達95%,周邊區域地表水、土壤pH值上升到6以上,地表水重金屬削減90%以上,下游橫石水流域地表水常年保持III類水標準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邊坡穩定性顯著增強,地質災害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凡口鉛鋅礦區重金屬酸性土壤得到修復,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建立起免維護、不退化的植被多樣性生態系統。北江上游流域重現昔日怡人景色,繼續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人。
▲新山片區生態恢復治理工程治理前后對比照片組圖
接下來,廣晟集團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發展,加快打造一批全國一流智慧綠色礦山,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安全屏障,使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美麗廣東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撰稿:何源光
編輯:劉 韻
編審:杜文光